發布時間:2021-08-04
來源:陳志強 博士
分享:
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AI、刷臉、無人超市、數字化工廠、智能化大廈等新鮮事物不斷誕生,我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并且變化的速度逐漸加快。
但是,和幾十年前相比,企業的流程并沒有太大變化,低效、臃腫,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雖然多數企業上了各類信息化系統,但并沒有解決流程的低效問題。比如,采購申請、合同報批、付款申請這些流程都要簽十幾個字。這樣的例子太多,不僅是管理類流程,業務流程也有這個趨勢。
為什么信息化實施后還會這樣呢?因為流程再造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也是人的層面的。人的習慣、本位和權力,是構建變革的最大阻力。數字化轉型為我們提供了重構業務模式、再造流程的技術手段,但如果組織的經營價值觀不發生變化,變革就缺乏基礎。
我們的流程面臨兩大問題:碎片化和行政化。碎片化是指存在大量的流程孤島,導致業務斷點多;行政化是指流程只有管控,沒有服務,導致業務效率低。
流程碎片化,是因為我們的流程不是以客戶為中心,而是以職能為中心,基于本位需求不斷增加流程,出現一個問題,就增加一個流程,因此形成大量的流程孤島。信息化孤島的背后,就是流程孤島。
流程行政化,就是權力意識已經滲透到公司經營的各個層面。甚至很多業務流程,都有行政化的趨勢。比如,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和新物料有關的流程,甚至包括物料選型、供方認證、招投標、合同簽訂等支撐流程的審批節點較多,流程復雜臃腫,導致認證和采購周期長,影響新產品開發周期。
流程碎片化、行政化都是缺乏流程治理的表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挑戰是缺乏流程治理的能力。業務和IT之間缺乏有效的聯接:業務不懂IT,IT不懂業務,如果沒有用流程的方式將業務顯性化和優化,針對IT的投資通常不能產生價值。
通過流程治理,形成企業價值鏈的共識。共識不僅是理念層面的(客戶導向意識),也包括業務規則層面(流程定義)。缺乏共識會帶來內外部溝通成本高,大量的工作需要領導協調,造成決策上移、資源配置錯位等。
流程裂變的目標是將臃腫的職能化組織分解成眾多高效靈活的作戰單元。通過流程變革加速去中間化和去中心化,去中間化就是去掉不增值的冗余環節,比如中轉、重復審批等;去中心化是減少對領導的依賴性,關注各個業務場景的高效運作,通過流程的責任下移、責任前移,提升一線人員的業務責任和業務協同能力。未來的戰爭,就是班長的戰爭,這個班長是指各條流程的執行owner(主導者),是項目經理,對全流程負責的人。
去中心化不代表業務失控,對業務的控制可以通過三個方面實現:預算和核算(關注項目利潤)、業務集成(流程架構管理)和流程運營(流程成熟度評估、績效監控、流程遵從性測試、流程審計等)。
流程治理有利于形成共識,這需要全員參與變革。流程治理不僅是公司管理部門的責任,更是各領域業務管理者的責任,我們需要定義各級流程Owner及運作機制。通過流程治理,將運動式變革轉變為常態化變革,推動業務模式和流程的再造,實現內外部的業務集成,消除業務斷點和痛點,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