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04
來源:陳志強 博士
分享:
某國的一位首相趕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時間緊迫,司機超速前行。
一位年輕的交警截停了首相的專車,準備開出罰單。
司機說,你知道后座坐的是誰嗎?他是首相,我們要趕去參加重要會議。
交警說,首相也要尊重交通法規,于是開了一張罰單。
這時首相往前探了探身子,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會議結束后,首相馬上給交警所在的單位局長打電話,問,你們是否有個叫XX的交警?
局長說,是的。
首相說,你的這位部下太厲害了,明知道我是首相,還開罰單,我建議你給他提拔一個等級,要重用。
局長說,對不起,首相,我不能答應您的這個要求,執法是他的工作本分,我們不能因為他執了一次法就提拔他,我們提拔人員是有流程的。
相比之下,我們的企業缺什么?
我們缺了尊重制度和流程的環境,職位越高,破壞規則的頻率也越高。走流程太慢,給領導打個電話,流程就被廢掉了。
我們不是思考如何優化流程和制度,我們都在借助權力規避流程,于是流程就成了擺設。
大家經常抱怨,流程和執行兩張皮,問題是,我們的高管們,是否以身作則尊重流程和制度?
沒有價值認同,沒有變革參與,就不會有尊重的基礎。
當高管們投入時間去優化流程,帶著部下復盤業務,分析業務痛點,對標學習,提煉最佳實踐,讓流程變得有價值,賦能團隊達成業務目標,這是尊重流程的開始。
華為的一位VP帶著一批代表處代表,集中3天時間討論銷售項目立項流程和模板。
相比之下,我們的高管們花時間討論流程了嗎?
不少管理人員對流程的認知還停留在審批流程,如果不明白業務流程好壞對公司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的影響,又如何愿意花時間去建設流程?
我們的高管們通常不是流程的主人,而是流程的奴隸,大量的決策上移,大量的協調需要領導出面,每天還被例外事件和救火事件綁架。開不完的會,簽不完的字。
所以,不花時間去優化流程,就不要抱怨流程太低效。
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機制,提拔干部,不光看業績,還要看他(她)是否善于總結,善于建體系帶隊伍,是否有變革意識,是否有變革能力。
我們要相信規則的力量,它讓組織變成鐵軍。
當各級干部都成為流程的建設者,流程才會深入人心。并且,流程建設需要持續,不能過于激進,要春雨潤物細無聲。
流程執行還需要定期監控,確保流程被有效遵從,同時還可以發現流程不合理、不適配的地方,進行持續優化。
業務管理者通過持續的變革,讓流程變得高效、靈活,才會讓大家從根本上產生對流程的遵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