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20
來源:
分享:
先說作為見證者的一個案例:M公司和Y公司同屬珠三角一個區的企業,兩家企業創立時間大致相當,同是當地改革開放浪潮中敢為人先的代表,90年代在當地輝煌無比,后者的排名比前者更靠前,這段輝煌也成了后者鼎盛之巔,之后的發展始終搖擺不前;前者卻激流勇進,發展勢如破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成為世界500強企業,M公司創始人在70歲時,做了一個震驚四野的決定——將企業交棒給職業經理人,而非自己的兒子,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是前無古人的首創。
一家企業的基因特質與企業創始人風格緊密關系,M公司和Y公司兩個創始人也正是如此。M公司創始人在十多年前就確立了交接班人藍圖規劃,創立了分權管理機制,在經營過程中敢于放權、持續放權,退休交班后,企業仍在保持持續增長;Y公司創始人精力旺盛,勤奮,個人業務能力強,不愿意授權員工,擔心員工干不好,將企業的發展扛在自己一個人肩上,終未能把個人的英勇轉換成企業的突破發展。
影響兩家企業今日現狀的變量很多,如果我們用第一性原理分析來企業成敗,基于我從業多年的觀察,機制是企業成敗的關鍵變量。
企業活力和人才源泉的底座:分授權導向的權責管理機制
M公司創始人曾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寧可容忍一個億的投資失誤,也絕不容忍機制的弱化和衰退。這里所說的機制包括分授權、財務、激勵、用人等。分授權導向的權責管理機制則是企業活力和人才源泉的底座。
企業發展早期,經營規模不大,發展戰略和事務性工作相對單一,企業創始人尚且可憑借個人能力和勤奮一肩挑,能力強者甚至可以游刃有余,但當企業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多產品、多地域的管理屬性出現后,創始人的“個人英雄主義”不斷受到挑戰,決定企業發展的臨界線成為“命懸一線”。
放權者放眼天下為重任,企業強身健體,人才輩出,突破向上天花板,奔向更高階發展的星辰大海;集權者,以谷底之能,逐戰于四海,企業終將損耗殆盡,人才黯然如枯燈,發展停滯不前,即便用盡了外腦的方略戰術,仍無法將企業帶到新的高度。否則,局面變成了商鞅在《商君書》所說的“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弱”。
企業管理離不開人性,分析人性、成就人性才是智者所為。康德曾言:人性這根曲木,決然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這是人性為惡論的論述,現實主義的智者并不以善惡區分人性,而是認為存在即合理,并能充分駕馭事實存在——識別人性、成就人性,以人性需求出發源點,借助人性需求激發組織主動創造的活力,達到雙贏結果,這才是智者之所為。掌控欲、表現欲和成就欲正是人性在權力上的基本體現,駕馭掌控欲、表現欲和成就欲才權責管理之道,而非逆人性的圍堵隔離,通過相應的分授權,激活個體,讓個人的動能成就企業發展成果。
權責管理機制建設切忌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分授權導向的權責管理機制建設的注意事項
對于企業家來說,挑戰的第一道關口是心態,要甘于從臺前走向幕后,放下自我,放下失落和煎熬,個人英雄主義成就不了企業的基業長青,終有一天要交班,不如及早建立一套權責管理機制,將過往的經驗和教訓融入到機制中,讓更有能力的人才在自己搭建的舞臺上追逐夢想、綻放夢想,世界人才為我所用,將組織使命和愿景傳承下去,忘我才是企業家精神的最高境界。
其次,不要偽授權。聲稱授權,實際操作是另外一回事,授權要體現在流程、制度中才算數。偽授權帶來的組織傷害更大,不信任的情緒在組織內蔓延開來,只會加速企業的衰落。
再次,權責機制要講章法,達到分權、分責、分利的動態平衡。
——分權。要建立權責管理機制,首先要有權責管理架構和基本原則,夯實授權統一標準,再差異分授權;集分權管控程度要先緊后松,逐步分授。權責管理機制需要配套風控管理措施和激勵制度,責權利對等。
——分責。分授權不等于放手不管,而是更大力度加大對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風控管理。觸碰了紅線,絕不手軟。
——分利。設計責權利對等的激勵機制,將個人激勵與組織目標相關聯,業績為衡量價值的唯一標準,能上也能下,按目標達成結果,獲得對應收益;與目標預期差距較大時,堅決調整崗位。M公司創始人很早就領悟到了組織內卷化的熵增給企業帶來的危害,在權責管理機制中注入危機感,以崗位調整打破權力僵化的平衡,讓企業始終處于有序的混亂、受控的失控的狀態,通過新的活力來打破舊的平衡。
分(權、責、利)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由路徑,更是通透了人性后的智慧選擇。分的是智慧和豁然,集的是寂寞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