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8-10
來源:陳志強 博士
分享:
企業每年在信息化上的投資非常大,應用了各類系統,但投資回報不高。大量的系統孤島和數據孤島,沒有實現業務高效協同。
究其原因,企業缺乏業務的集成化管理,包括內部集成和外部集成。流程管理是實現業務集成化、標準化和模板化的途徑。如果只是將現有的碎片化的流程固化到系統中,流程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反而被系統放大,自然會導致系統低效運作。
所以,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流程,流程反映了業務流,承載了績效、質量、風控、數據的要求。沒有高質量的流程,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數據。如果流程的活動缺乏明確的規則和標準,就會輸出大量不規范、不準確的數據給下游,從而影響業務活動和決策活動的有效性。
企業在流程變革上比較被動,通常是因為當要上各類應用系統時,比如ERP、CRM等,才開始成立項目組,梳理業務流程,從藍圖規劃、現狀還原、未來流程設計,再固化到系統,十分漫長。這還算比較理想的了。有的企業上系統,只是將現有的流程固化進去。過去沒有上系統,流程還比較靈活,大家可以自由發揮,可以規避流程,現在上了系統,矛盾集中爆發,大家紛紛抱怨系統不好用,效率更低了。其實是由于流程長期缺乏優化,隨著組織規模變大、分工變細,流程進一步被割裂,同時非增值的活動大量衍生,使得數字化轉型困難重重。有一個典型的痛點——企業沒有流程架構,由于缺乏架構,流程野蠻生長,業務能力規劃無法進行,IT應用架構規劃更缺乏基礎。此時,談數字化轉型,只是空中樓閣。
目前,眾多上規模的企業除了信息化部門,同時成立了流程管理部。部分企業將流程與信息化整合成一個一級部門。例如,華為在總部設有質量、流程與信息化部,各業務領域也配置了同樣的職能。通過流程與信息化的管理,雙輪驅動數字化轉型,更好的流程,更好的信息化。